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5-30 09:30:39 点击数:
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-15J战斗机从那霸机场紧急起飞,直奔东海空域。目标显然是中国海军的辽宁舰航母编队及其正在进行训练的舰载机。
随着F-15J接近,局势迅速升温,辽宁舰上的歼-15T战斗机迅速升空,双方展开了短暂而激烈的交锋。
此次辽宁舰的训练并非单独进行,伴随其航行的还有055型万吨驱逐舰、052D型导弹驱逐舰、054A型护卫舰等多艘战舰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航母打击群。
在过去几天里,这支编队频繁出现在东海,逐步向西太平洋推进。从钓鱼岛北约200公里处的海域出发,辽宁舰编队在25日抵达久米岛西北,26日继续向南推进,27日成功穿越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。
这一行程极具敏感性,不仅与钓鱼岛接壤,还涉及到日本自卫队所称的“海上生命线”。
日本方面反应迅速,海上自卫队立即派出“高波号”和“雾号”两艘舰艇,并派出P-3C反潜巡逻机进行配合。与此同时,F-15J战斗机也频频从那霸机场起飞,试图对辽宁舰的舰载机进行侦察。
F-15J终于意识到,它所面对的已不再是过去的辽宁舰,而是一套经过全面升级的航母作战体系。
尽管F-15J战斗机仍保留“F-15”的名称,但这架战机诞生于冷战时期,服役已有40多年,技术上早已落后。与之对比,歼-15T作为新一代舰载机,不仅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、新型雷达,还搭载了霹雳-12和霹雳-15导弹。两者之间的差距,犹如一辆老式卡车与高速高铁的比拼,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虽然这场空中对峙没有转变为实战,但空中的局势却一目了然,差距不仅体现在火力上,更表现在信息能力上。
歼-15T能够迅速反应升空,关键在于辽宁舰的先进预警系统。在这次部署中,辽宁舰并不仅仅依靠舰载战斗机频繁起降,还借助了Z-18J舰载预警直升机,承担起了空中警戒任务。
这次训练期间,辽宁舰使用了大量舰载直升机,短短两天内完成了超过30架次的起降。最为关键的,便是Z-18J舰载预警直升机。虽然其航程无法与美国E-2D预警机相比,但在舰载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,Z-18J无疑是宝贵的资产。它就像编队的“千里眼”,第一时间将空中动向和海面上的可疑目标反馈给指挥中心。
正是有了这种“看得见”的预警能力,歼-15T才能迅速反应并成功压制F-15J。
尽管辽宁舰的滑跃起飞方式使得舰载机起飞效率相对有限,但依托于科学的战术调度与编排,这支航母战斗群已能够维持全天候的预警、战斗与巡航节奏。这意味着,解放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已经不再是空谈。
日本显然看得清楚,感受到的不仅是震惊,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。甚至日本防卫省罕见地公开了辽宁舰舰载机起降的照片,这在过去并不常见。
这一举措的背后,显然有两层含义:一方面,防卫省意在安抚民众,传递信息称中国动态正在被密切监视;另一方面,则是对外宣示日本在第一岛链的“守门人”地位。
然而,这一照片发布后,却引发了舆论的反弹。许多日本网民认为,这种举动并非展示自信,反而暴露了日本的焦虑。有分析指出,这表明日本对于辽宁舰常态化东出,已经没有足够信心应对。
特别是防卫省在报告中提到的重点,不再是“是否进入日本领空”,而是辽宁舰与日本的距离。
辽宁舰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后,已逐渐逼近台岛东部海域,这一方向正是台海战略包围圈的东翼空白区。过去,这片空白区域由美军掌控,现在,辽宁舰正一步步填补这一空缺。
日本自然无法坐视不管,但F-15J战斗机的老化与数量不足,使其难以迅速做出反应。而依靠P-1巡逻机或P-3C反潜机补位,也只能充当“远望”的角色,无法提供有效的打击。
辽宁舰的出现,不仅仅是一次航母通过,更是中国海军舰载作战体系全方位能力的展示。它不仅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,还能进行精确侦察、协同作战和持续作战。
正当日本盯着辽宁舰时,美国的“华盛顿号”航母刚刚结束维修,而“尼米兹号”则临时改变航向,重返南海。两个航母打击群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,这在过去几年中极为罕见。
美国显然意识到,如果不主动介入,解放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将持续增强,第一岛链的防御将逐渐被削弱。
辽宁舰的表现让美军深刻认识到,中国海军已不再仅仅是“近海防御”的力量,而是具备了真正的“战略投送能力”。
这只是开始,随着福建舰的加入,电磁弹射器的服役,歼-35和空警-600等新一代舰载装备的列装,未来的对抗将变得更加复杂。
到那时,中国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将大幅提升,综合作战能力将迈上新台阶。而今天F-15J或许还能升空进行警戒,明天甚至连“抬头”都来不及了。
这场钓鱼岛北部的交锋,虽然没有导弹升空,也没有枪声响起,但它已经生动地展现了中日在海空技术体系上的巨大差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2025-03-06
2025-05-08
2025-04-13
2025-04-06
移动商城
抖音店铺二维码
快手店铺二维码